温州市“智慧桩基”系统应用状况调研报告

发布人:时间:2023-12-04 16:35:00阅读量:

 

一、“智慧桩基系统应用情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智能建造、数字化、绿色施工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建筑工程管理也要提升至更高层次。

在政府政策引领下,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研发、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行业专家参与技术支持的“智慧桩基”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该管理系统对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全过程管控,工序过程数据收集做到数字化和无纸化。自2021年2月1日开始,“智慧桩基”管理系统至今已运行近三年,管理工程已全地区覆盖,累计管理2152桩基工程,注册账号36000,其中企业账号7900余个成效显著,具体如下

1.质监部门可以线上实时跟踪、监管所有项目全生命周期。

2.工程各参建单位工作有效联网。

3.管理方式统一,使工作简单化。资料模板统一,数据、图文实时上传,真实性、可追溯性强。

4.实现线上报签、线上资料归档,真正做到无纸化。

5.举牌验收制度真正落实在每个关键工序中,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6.施工桩机二维码的使用,淘汰了不合格设备,保证了机械使用安全,同时也能了解建筑现场桩机使用情况。

7.材料用于部位可追溯,检测数据平台可查阅

8.工程桩静载试验平台随机抽取,避免了施工单位有意做试桩的可能。

“智慧桩基系统的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建筑桩基工程的规范化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使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更加直观、便捷。也为整个建筑行业的管理‘智能化’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为下一步推出‘智慧建筑’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该系统一经推出就成为焦点,受到从业人员和行业专家的高度重视。

二、“智慧桩基系统平台存在问题

使用近三年以来,社会反映以正面为主,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为推广“智慧桩基系统更好地使用,提升平台服务功能,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基础工程分会专家委会对智慧桩基”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行业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委员会专家通过大量施工企业走访,听取一线施工人员的意见,对线上数据、图文上传操作等观摩研究,对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分析,并与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研发团队会议交流,发现平台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主要问题如下

1.权限设置过多,资源共享形同虚设。

2.异常项无论是系统操作失误、计算错误还是存在漏检及其他,均要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提出修正申请,总监审核通过后流转给建设单位的项目负责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流转给当前工程的质监站质监员进行审核,异常项修正链太长,费时费力。

3.工序验收举牌验收内容和拍照不规范,平台流程照样通过。

4.过程资料重复填写量大,材料检测报告、桩质量试验报告、商品砼报验资料需要人工扫描上传,工作量大。

5.系统自动抽检工程试桩有时不符合实际,无法考虑现场是否有做静荷载试验位置。太晚抽取试桩影响桩头制作和试验龄期,耽误了工期。

6.平台一直处于更新的状态,经常因增加新内容,导致操作人员不熟悉,造成异常项多。

三、结论和建议

以上诸多问题专家委员会认为有些是系统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性。有些是施工操作人员不熟练。还有就是针对性不强。经过与平台研发团队沟通协调,他们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局部已做了调整,有些问题仍在探讨摸索中整改。为使平台更好运行,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提升服务功能,专家委员会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在浙江省建筑工程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建造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施工标准化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程质量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建筑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温州市推出“智慧桩基顺应潮流,适逢其时。通过对该系统的不断完善,逐步推广到整个建筑领域。

2.建筑业产业从业人员技能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高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体现在建筑基础施工领域则更加典型,本次调研发现桩基施工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在中小学以下,五十岁以上者甚至达50%以上,这样的一支施工队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习能力较差,对新事物不接受,反映到对智慧平台的态度上就是一味地强调平台程序复杂,增加了工作强度,对平台系统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漏洞过度反应,没有看到智慧平台的积极效果,更不理解主管单位推出智慧平台的目的。基于此,专家委员会建议主管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宣贯,让大家对智慧平台充分认识和理解,从思想和行动上予以接受。

3.智慧平台从推出到现在运行已将近三年,三年以来仍有个别工程暴露出偷工减料等问题也能说明系统本身肯定还存在缺陷和漏洞,专家委员会分析认为平台系统的使用和监管都是软件从业人员为主,而对于桩基工程来说,每个工程的地层特点和复杂程度都差异巨大,由此带来技术难点和管理重点的不同,软件工程师并不了解这些问题。对于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仅仅从软件角度去分析解决还远远不够,如何把工程问题转化为软件问题,需要建筑工程师跟软件工程师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实际上,软件系统只是工具和手段,最终是为了解决工程问题。平台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能有效地分析和应用要靠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工程师参与的平台系统,终究难以行稳致远。

 

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

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基础工程分会

                                                        2023年12月2日